
图片
在中医临床中,糖尿病(也就是常说的'消渴病')可是个难缠的主儿。这病像团乱麻似的,病因复杂得很,经常反反复复好不利索。然而,通过精准辨证,往往能取得显著疗效。今天呢,我要给大家分享的案例,正揭示了中医“从脾论治”糖尿病的独特思路,而其中一味常被忽视的中药——葛根,竟成为逆转病机的“功臣”。图片
图片
案例分享
图片
我门诊上的一位患者董先生,糖尿病史5年,近期血糖控制不佳,伴口渴多饮、倦怠乏力、肢体浮肿,舌苔白腻,脉濡缓。西医诊断为“2型糖尿病”,屡用降糖药物效果有限。
中医辨证属脾虚湿盛,水液代谢失常。其病机关键在于饮食不节(脾虚)导致运化失司(湿阻),湿性黏滞,阻碍气血运行,故血糖居高不下。
治法:健脾祛湿,益气生津
用方:以参苓白术散为基础,配伍祛湿生津之品,其中葛根的应用尤为精妙。
党参、白术 、茯苓、泽泻、葛根、天花粉、丹参、川芎等
图片
党参、白术——补益脾气,升清降浊。
茯苓、泽泻——渗利水湿,釜底抽薪。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365站群葛根、天花粉——升发清阳,滋养阴津。
丹参、川芎——疏通经络,改善微循环。
葛根为何是“功臣”?
葛根性凉,归脾、胃经,具有升阳止泻、生津止渴之效,在《本草纲目》中被列为上品,主治“消渴、身大热”。现代研究亦证实,葛根中的葛根素能促进胰岛素分泌,增强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,对胰岛素抵抗型糖尿病尤为适用。
针对病机:脾虚湿盛易致气血运行不畅,葛根既能升发脾气,又能生津止渴,标本兼治。
协同增效:与党参配伍,一补一升,调和脾胃;与丹参同用,增强活血通络之力。
图片
日常调护建议:
饮食调节:脾主运化,避免暴饮暴食,可食用山药、薏米(健脾祛湿)。
运动建议:适当进行有氧运动(如八段锦“调理脾胃须单举”),促进气血运行。
穴位按摩:按压足三里穴(脾经合穴)、阴陵泉穴(脾经合穴),每天3-5分钟。
图片
治疗效果如何呢?
患者服药两周后,口渴减轻,乏力改善;调整方剂后(加强化湿),巩固调理一段时间后,血糖趋于稳定。
此案印证了中医“脾虚不运则消渴难止,湿浊不化则血糖难降”的理论,而葛根在健脾生津中的双向调节作用,正是取效的关键。
主任有话说:
脾虚型糖尿病需健脾与祛湿结合,生津为佐。葛根等药虽看似平常,却在方剂配伍中发挥四两拨千斤之效。这也提示了我们:中医治病,贵在“识机用药”,而非堆砌名贵药材。
如果患上糖尿病,务必及早就医,切勿自行滥用“降糖”“清热”之品,以免贻误病情。
图片
如果你或身边的人有糖尿病、血糖波动、并发症等问题,需要辨证、开方、用药指导等等,可以把情况给我说说,我会帮你辨证分析,制定最适合你的调理方案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