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

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,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!

老年人健康 《注解脾胃论》:《内经》、仲景所说脾胃第四

《内经》、仲景所说脾胃第四

《五常政大论》:土平(脾胃功能正常)曰备(准备)化(消化与运化,胃主消化,脾主运化),不及(脾胃功能有损)曰卑(低下,脾主气上扬,现在低下,说明脾有疾)监(胃主消化,现在受制不能消化水谷,说明胃有疾)。又云∶其动(动与静是对立看,“静”是病没出现症状;“动”是病表现出来症状。脾胃卑临,可以表现症状,也可以没有症状表现,没有症状表现可以认为是我们现在说的亚健康状态也。)疡(疡疮)涌(流水)分(裂口)溃(溃烂)痈(痈脓)肿(红肿)(这是为什么?),(因为)其发(发生,产生)濡(湿,脾不运化所致)滞(胃不消化即凝滞),其病留满痞塞(四种病态反应,上述那些“动”表现出来的是症状,这里是指病态,也可以看作是古称之病。留,即居而不行;满,即胀满;痞,即病人自我感觉到胀满;塞,就是不通。),从木化也(见肝之病,当先实脾;见脾之病,也要想肝。土容木,木亦松土也。土没得草木,就会板结)。其病(还可以导致)飧泄(泻泄。大家看没有草木的土地,一是会板结,如果遇湿就是发生“泥石流”,中医之理,天地之理也!)。又云∶土太过曰敦(厚)阜(盛),其味甘咸酸,其象长夏(长夏主气为湿,脾主湿,故脾类长夏),其经足太阴、阳明。又曰∶其病腹满(脾主大腹,其满则病在于伤脾),四肢不举(脾主四肢),邪伤脾也。

《经脉别论》云∶太阴(此处是指足太阴脾也)藏(此处是指真藏脉)搏(跳动的意思)者(如果是足太阴脾经之真藏脉跳动了。大家知道脾之真藏脉的脉象为软弱无力,快慢不匀。脾土灌溉四旁,现在脾之真藏脉现,软弱无力,提示五藏脉气少;快慢不匀,提示胃气不平。),用心省真(用心去体验的意思,用心去体悟会发现下边的情况出现),(即)五脉(心肝肺脾肾五藏之脉也)气少(是脾之真藏脉现,脾脉软弱无力,其它诸藏脉气,包括脾本身之脉气,也就是脉中气血必少,为什么?因为脾不运化水谷精微于诸脏也!)胃气不平(脾之真藏脉快慢不匀,是胃气不调和,一会儿子有胃气,一会儿子没胃气的表现也),三阴(即太阴脾也,太阴脾为三阴。这里是一句概括语,总结上边的话,上边说,五脉气少,胃气不平,这一句“三阴也”是一句断语,即这是三阴脾之真藏脉出现的缘故)也,(一般情况来言,如果真脏脉现是不可治的,因为真脏脉无胃,无神,无根,多是不治之证,但也不是绝对不可治,也可治,怎么治?下边是治法——)宜治其下俞(如果脾这真脏脉现,宜治其下俞,即在下边穴位上找治法),补阳泻阴(当务之急是要补胃气,急救胃气,救胃气于陷谷;胃气已经陷入谷底,当救之,补之,用补法剌陷谷穴;同时,胃气补起,也要泻脾之浊邪,以使胃气得运化也,怎么办?当泻阴浊,取脾之太白穴,以泻法剌太白穴,为什么?因为太白为脾之原穴,因为脾病已深,深到真藏脉现,说明病邪已入原,当剌原穴太白泻其阴浊,以引胃气复来也!)。《脏气法时论》云∶脾主长夏(脾对应四时为长夏),足太阴阳明主治(长夏时令为脾胃主治),其日戊己(脾胃对应日为戊己)。脾苦湿(脾喜干恶湿),急(脾病)食苦以燥之。又云∶病在脾,愈在秋(土生金,金属秋也),秋不愈,甚于春(木克土,木属春也),春不死,持(坚持,持久)于夏,起于(发于。指病情起变化,或向严重或病向愈)长夏。禁温食饱食(不要吃过温的食物,不要吃太饱),湿地(不要坐湿地)濡(湿)衣(不要穿湿衣裳)。脾病者,愈在庚辛(金也,秋也),庚辛不愈,加于甲乙(春也,木也),甲乙不死,持于丙丁(夏也),起于戊己(长夏也)。脾病者,日昳(日头偏西)慧(好),日出甚,下晡(黄昏)静。脾欲缓,急食甘以缓之(甘能缓),用苦泻之(苦能泻),甘补之。又云∶脾病者,身重(无力之因,或湿也),善饥(脾之运化之问题的两种表现,一不饥,二饥也),足痿,足不能行,行善瘈(拘急),脚下痛。虚则腹满肠鸣,飧泄食不化血者(水谷不化,则难成血也)。《经脉别论》:食气入胃,散精于肝,淫气于筋。食气入胃,浊气归心,淫精于脉;脉气流经,经气归于肺,肺朝百脉,输精于皮毛;毛脉合精,行气于肺,腑精神明,留于四脏,气归于权衡,权衡以平,气口成寸,以决死生。饮入于胃,游溢精气,上输于脾,脾气散精,上归于肺,通调水道,下输膀胱。水精四布,五经并行,合于四时五脏、阴阳,揆度以为常也(上述是讲气血水饮精微物质在人体流动的规律也)。《五常政大论》:有太过不及,太过者,薄(薄弱,示弱)所不胜(克我),乘所胜(我克)也。不及者,至而不至(该来未来),是为不及,所胜(所克)妄行,所生受病,所不胜(所克我)者乘之也。
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365建站

2022/2/20

365站群VIP

苏小白,曾出版《经方与兵法》、《诗意品经方》、《风韵养生美食录》、《详解黄帝内经》(三卷)、《详解傅青主女科》(三卷);著有《易经与经方》、《国画与国医》、《经方心裁》、《煮药闲话》、《浅解伤寒论》(十卷本)、《神农本草诗三百》等数种中医专著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