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

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,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!

老年人健康 损脉、至脉的辨别及虚损的治法——《难经——第十四难》

【原文】

站群论坛

十四難曰:脈有損至【1】,何謂也?

然:至之脈,一呼再至曰平,三至曰離經【2】,四至曰奪精【3】,五至曰死【4】,六至曰命絕【5】。此至之脈也。

何謂損?

一呼一至曰離經,二呼一至曰奪精,三呼一至曰死,四呼一至曰命絕。此謂損之脈也。至脈從下上,损脈從上下【6】也。

損脈之為病奈何?

然:一损损於皮毛,皮聚而毛落;二損損於血脈,血脈虚少,不能榮於五藏六府也;三损損於肌肉,肌肉消瘦,饮食不為肌膚;四损损於筋,筋緩不能自收持【7】;五損損於骨,骨痿不能起於床。反此者,至脉之病也【8】。從上下者,骨痿不能起於床者死;從下上者,皮聚而毛落者死。

治损之法奈何?

然:损其肺者,益其氣;损其心者,調其榮衛;損其脾者,調其飲食,適其寒温;損其肝者,缓其中【9】;損其腎者,益其精。此治损之法也。

脈有一呼再至,一吸再至;有一呼三至,一吸三至;有一呼四至,一吸四至;有一呼五至,一吸五至;有一呼六至,一吸六至;有一呼一至,一吸一至:有再呼一至,再吸一至;有呼吸再至。脈来如此,何以别知其病也?

然:脈来一呼再至,一吸再至,不大不小曰平,一呼三至,一吸三至,為適得病。前大後小【10】,即頭痛、目眩;前小後大【10】,即胸满、短氧。一呼四至,一吸四至,病欲甚。脈洪大者,苦烦滿;沉细者,腹中痛;滑者,傷熱;澀者,中霧露。一呼五至,一吸五至,其人當困,沉细夜加,浮大晝加,不大不小,雖困可治,其有大小者,為難治。一呼六至,一吸六至,為死脈也。沉細夜死,浮大晝死。一呼一至,一吸一至,名曰損。人雖能行,猶當著床,所以然者,血氣皆不足故也。再呼一至,再吸一至【11】,名曰無魂。無魂者當死也,人雖能行,名曰行尸。上部有脈,下部無脈,其人當吐,不吐者死。上部無脈,下部有脈,雖困無能為害也。所以然者,譬如人之有尺樹之有根,枝葉雖枯稿,根本将自生。脈有根本,人有元氧,故知不死。

【校注】

[1]脉有损至:平人之脉一呼两至,一呼脉搏至数少于正常脉者,为损脉;一呼脉搏至数多于正常脉者,称作至脉。损,少;至,众,引申为增多。损、至,指损脉和至脉。

[2]离经:偏离经气正常的运行。滑寿注:'离经者,离其正常之度也。'

[3]夺精:指人体精气严重耗散。滑寿注:'夺精,精气衰夺也。'

[4]死:指病情严重,预后不良。

[5]命绝:指生命之气竭绝。熊宗立注:'命绝者,藏败神去气绝则死矣。'

[6]至脉从下上,损脉从上下:至脉之病,随着脉搏至数的增加,病变由下部的脏腑向上部的脏腑传变,从肾至肺;损脉之病,随着脉搏至数的减少,病变由上部的脏腑向下部的脏腑传变,从肺至肾。滑寿注:'至脉从下而逆上,由肾而之肺也。损脉从上而行下,由肺而之肾也。'

[7]筋缓不能自收持:指筋脉弛缓不能正常伸缩与握持。

[8]至脉之病也:原作'至于收病也',据《难经校注》改。

[9]缓其中:指柔肝疏肝之法。缓,缓和之意。《素问.藏气法时论》云:'肝苦急,急食甘以缓之。'

365站群VIP

[10]前大后小、前小后大:张山雷注:'寸独大,则阳盛于上,故当头痛、目眩;尺独大,则阴盛于里,故当胸满、短气。'前,指关前,寸部;后,指关后,尺部。[11]再吸一至:原作'呼吸再至',据《难经集注》按语改。

【译文】

十四难问:脉,有损脉和至脉之分,如何分別辨识?

答:至之脉,人一呼脉搏动两次属于平脉;一呼脉搏动三次,属离经;一呼脉搏动四次,为夺精;一呼脉搏动五次,则预后凶险;一呼脉搏动六次,人就有死亡的危险。这就是至脉的分别。

什么是损脉?

人一呼,脉搏动一次,即属离经;人两呼,脉搏动一次,为夺精;人三呼,脉搏动一次,则预后凶险;人四呼,脉搏动一次,人就会有死亡的危险。这是损脉的情况。

至脉之病,随着脉搏至数的增加,病变由下向上传变;损脉之病,随着脉搏至数的减少,病变由上向下传变。

损脉的病证表现有哪些?

答:首先损伤皮毛,症见皮肤皱缩、毛枯脱落;继而损伤血脉,出现血脉虚少,不能荣养五脏六腑;继之损伤肌肉,肌肉消瘦,是饮食不能化生精微荣养肌肤而致;继之损伤于筋,则筋脉弛缓而不能伸缩握持;最后损伤于骨,表现骨骼痿软无力、卧床不起。(肺与皮毛相应,损脉自上下,而肺居上,所以损脉首先内伤于肺,后外显于皮毛;肺下为心,心主血脉,故继而损伤血脉;其次为脾,主肌肉,故损伤肌肉;再下为肝,主筋,故筋脉迟缓;最下为肾,故最后为骨痿。)

与以上传变方向相反的,就是至脉的病证。损脉的病变从上向下演变,当出现骨骼痿软无力、卧床不起时,则病情深重,预后不良;至脉的病变从下向上传变,当出现皮肤皱缩、毛枯脱落时,则病情危重,预后不良。

治疗各种虚损病的方法是什么呢?

答:肺受损,宜补益肺气;心受损,宜调和营卫、调补气血;脾受损,应调节饮食起居,使其寒温适宜;肝受损,宜用缓法疏肝柔肝;肾受损,当补益精气。这就是治疗虚损病证的方法。

脉搏有一呼动两次,一吸动两次的;有一呼动三次,一吸动三次的;有一呼动四次,一吸动四次的;有一呼动五次,一吸动五次的;有一呼动六次,一吸动六次的。有一呼动一次,一吸动一次的;有两呼动一次,两吸动一次的。脉搏有如此不同情况,怎样辨别其各主何病呢?

答:一呼脉动两次,一吸脉动两次,其形体不大不小的,是正常脉象。假如一呼脉动三次,一吸脉动三次,这是发病初起的征象,若寸大尺小,就会出现头痛、目眩等症状;若寸脉小、尺脉大,就会出现胸部胀满、呼吸短促等症状(一呼超过两至为多,多则为实邪多)。假如一呼脉动四次,一吸脉动四次,这是病情要加重的征象,若脉兼洪大,会出现烦躁满闷的症状(洪大为阳,主上,上为心肺,则烦躁满闷);若脉兼沉细,则见腹部疼痛的症状(沉细为阴,主下,下为脾肝肾,则腹痛);脉兼滑象,是伤于热邪的病证;脉兼涩象,是伤于雾露的病证。假如一呼脉动五次,一吸脉动五次,此时病情已经相当危重了,若脉兼沉细,病情多在夜间加剧(沉细为阴,夜间为阴,两阴相加则剧);脉兼浮大,病情多在白天加剧(浮大为阳,白昼为阳,两阳相加则剧);若脉象没有大小不一的情况,病情虽然危重,还有治疗的希望,若脉形大小不一,则属于难治。假如一呼脉动六次,一吸脉动六次,这是濒于死亡的征象;若脉沉细,可能会在夜间死亡;若脉浮大,可能会在白天死亡。脉搏一呼脉动一次,一吸脉动一次,称为损脉。出现这种脉象,患者虽然还能行走,但最终会卧床不起的。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,是因为气血已经衰弱。如果出现两呼脉动一次,两吸脉动一次,说明患者已经到了精神衰败的危重程度,精神衰败则死,即使患者尚能行走,但预后不良。如果患者寸部有脉、尺部无脉,那么患者应当有呕吐的症状(上盛下虚,吐则泄,泄则上下相平,平则和);若无呕吐的症状则预后不良,如果寸部无脉、尺部有脉,病情虽然较重,但不致危及生命。之所以这样说,是因为人的尺部有脉,就好像树木有根,枝叶虽然已经枯槁,但根部没有损伤,生机仍在,还会再生长。人的元气未绝,就不会死亡。

【释义】

一、损至脉的脉象与虚损病证

一呼脉搏至数少于正常脉者,为损脉;一呼脉搏至数多于正常脉者,称作至脉。损脉,分为离经、夺精、死、命绝四种情况,人一呼,脉搏动一次,即属离经,则患者因气血已经衰弱,即使目前还能行走,但最终会卧床不起;人两呼,脉搏动一次,为夺精,则患者精气亏耗,精气夺则死,若患者寸部有脉、尺部无脉则应见呕吐的症状,若无呕吐的症状则说明预后不良;若寸部无脉、尺部有脉,病情虽然较重,但不致危及生命;人三呼,脉搏动一次,属死脉,预后凶险;人四呼,脉搏动一次,即属于命绝。

至脉,根据脉搏次数又分为离经、夺精、死、命绝四种情况,即至之脉,一呼脉搏动三次,属离经;一呼脉搏动四次,为夺精;一呼脉搏动五次,则预示着预后凶险;一呼脉搏动六次,属命绝。假如一息六至,即离经,脉偏离正常,若寸脉大、尺脉小,就会出现头痛、目眩等症状;若寸脉小、尺脉大,就会出现胸部胀满、呼吸短促等症状。假如一息八至,即夺精,为精气耗夺,这是病情要加重的征象,若脉兼洪大,会出现烦躁满闷的症状;若脉兼沉细,则见腹部疼痛的症状;脉兼滑象,是伤于热邪的病证;脉兼涩象,是伤于雾露等寒湿邪气的病证。假如一息十至,即死脉,预后凶险,此时病情危重,若脉兼沉细,病情多在夜间加剧;脉兼浮大,病情多在白天加剧;若脉象没有大小不一的情况,病情虽然危重,仍有治疗的希望。假如一息十二至,即命绝脉,这是濒于死亡的征象;若脉沉细,将死于夜间;若脉浮大,将死于白天。掌握损至脉对判断疾病预后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。

二、虚损证治
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

虚损,又称为虚劳。本难论述了虚损的表现及治疗方法。虚损表现为'一损损于皮毛,皮聚而毛落;二损损于血脉,血脉虚少,不能荣于五藏六府也;三损损于肌肉,肌肉消瘦,饮食不为肌肤;四损损于筋,筋缓不能自收持;五损损于骨,骨痿不能起于床'。虚损是由于外感六淫、内伤七情等原因伤及人体,先伤及皮毛,继而伤及血脉、肌肉、筋、骨,损伤过程由表入里,病程缠绵。

本难对虚损提出了相应的治疗原则,如损于肺,肺主气,治以补气;损于心,心主血脉,故应调和其营卫,调补气血;损于脾,脾主运化,故应调养饮食;损于肝,肝主疏泄,喜条达而恶抑郁,故应柔肝疏肝;损于肾,肾藏精,因而治以补肾精。

本难对后世五脏虚损病证的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。临床上如肺气虚损,常见表现有咳嗽、气短、喘息等,治疗中重视补气,即因'损其肺者,益其气'。再如,心气虚损的治疗重视调和营卫、脾气虚损重视健脾、肝气虚损重视疏肝、肾气虚损重视补肾等治疗方法均与本难密切相关。

三、平脉的脉象

平脉,指健康无病之正常脉象。本难强调'脉来一呼再至,一吸再至,不大不小曰平',说明一息脉搏动四次为健康无病的平人脉象。古人通过平人呼吸与脉搏的比率,作为判断患者脉息至数正常与否的依据,如《素问·平人气象论》中提出'人一呼脉再动,一吸脉亦再动,呼吸定息,脉五动,闰以太息,命曰平人。平人者,不病于不正常的损脉或至脉。本难诊察平脉与病脉的方法与《内经》基本一致。

四、元气的重要性

元气,又称原气。前见于《难经.八难》云:'所谓生气之原者,谓十二经之根本也。'因为元、原二字均有本始之意,如《释文》云:'原,本也。'《正字通》云:'元,本也。'所以在中医古籍中常原气、元气通称。元气根于肾间动气,以先天精气为基础,后天精气为充养,是人体活动的原动力。本难云:'所以然者,譬如人之有尺,树之有根,枝叶虽枯槁,根本将自生,脉有根本,人有元气,故知不死。'强调了元气是人体生命的根本,元气的盛衰可从尺脉反映出来,尺部有脉,就表明脉有根本,说明尚有生机,其预后也尚可。本难与《难经·八难》相互,均强调了诊尺部以候元气盛衰的重要性。

文章摘录自《难经译释》一书,部分内容有改动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