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手足厥冷,出现心下动悸,扪之应手,或心下痞满,脉弦,舌苔水滑。为水寒在胃,与胃气相搏,则心下悸动,水寒遏阳气不充四肢,故见手厥冷。用茯苓甘草汤(茯苓15~30克,桂枝10~15克,炙甘草10~15克,生姜两片),通阳行气治疗。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
2.手冰冷,临床见到情绪紧张时手冰凉更明显。四逆,指四指末端发冷。四逆散治之。(古老治疗四肢冷的专方,经典的理气方)。不是阳虚,是压力紧张所致。手足冰凉,一是肾阳虚引起。二是肝气郁结引起。三是肝经有寒引起。故,补肾无效时,说明要疏肝治疗。四逆散能缓解血管平滑肌痉挛,改善外周血液循环,故,能治手脚冰凉。四逆散(枳实10~15克,白芍12~20克,柴胡9~12克,炙甘草10~15克)。

3.长期怕冷,手足冰冷,全身几乎不出汗,很多年了,摸诊双手指端冰凉。脉沉细,舌质淡红。用当归四逆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效好。肾主一身之真阳,肾阳不足就不能温四肢,四肢发凉厥冷,也是肾阳虚的临床表现。组方:当归四逆汤(当归9克,细辛3克,大枣5枚,通草6克 ,炙甘草6克,芍药9克,桂枝9克)。麻黄附子细辛汤(麻黄6克,制附子9克先煎,细辛6克)。
4.手脚冰凉时间短,人又比你胖结实,双手指腹及大小鱼际压时弹性比你强,是阳气(内热)郁逆,不能透达于四肢而出现短期手足冰凉。用四逆散加减治疗,方中柴胡能升阳透邪,芍药,枳壳,甘草疏肝和胃而愈病。
5.四肢厥冷,畏寒,尤其下半身及膝以下清冷不温。小便清长,大便稀溏。用四逆汤(炙甘草6克,附子15克,干姜9克)治疗。《医方论》曰:“四逆汤为四肢厥冷而设,以治伤寒之少阴病。四逆者,必手冷过肘,足冷过膝,脉沉细无力,为少阴腹痛下利,完谷不化等象咸备,方可用之,否则不可轻投。”
6.手足逆冷,或有冷汗。冬天手足怕冷冰冷以女性多见。《内经》曰:“气逆者,足寒也”。 用大建中汤(人参6克,川椒6克,饴糖30克,干姜9克)治之。
站群论坛7.手足厥冷,干呕,纳差。用橘皮汤(橘皮6克,生姜12克)治之。病因:胃阳被阻,气逆于胸,不行达于四肢末端,故手足冰凉。橘皮汤宣通阳气,阳气得以流行,则呕哕与厥并愈。而不能认为是阳虚,盲用温补药。
8.手足厥冷,怕冷,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(当归9克,细辛3克,大枣5枚,通草6克 ,炙甘草6克,芍药9克,桂枝9克)治疗。《伤寒论》352条曰:“若其人内有久寒者,宜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、生姜汤。”此方适应畏寒体质差者,预防入冬冻伤以前服用。
9.手足逆冷,甚至夏日还需要穿多件衣之人,用桂枝汤加附子汤治疗体虚风寒最为适宜。组方:桂枝9克,白芍9克,炙甘草5克,生姜9克,大枣4枚。(此方不可少生姜)。
10.双手冰冷,心里烦躁,多梦,大便也干燥,易口腔溃疡,人体形消瘦,颜面青又有黑色斑,舌质红,舌两边布小刺,苔呈粉样稍腻,脉弦而数。应“火郁发之”。选用升降散合栀子豆豉汤加柴胡治之。升降散(僵蚕6克,蝉蜕3克,姜黄9克,大黄12克)。栀子豆豉汤(炒栀子10克,淡豆豉30克)。
另外,全身大热,惟独四肢发冷,为烈毒壅遏脾经,邪火莫透之温病。治则:清脾热,手足自温。(余师愚)。用清瘟攻毒饮加石膏量大,以清胃热,胃气行,则四肢自和也,也有热伏厥阴而逆冷者,温疫证中最多见,不可不知也。(王士雄)。组方:生石膏60克,知母9克,甘草6克,玄参15克,桔梗9克,生地15克,赤芍9克,黄芩9克,栀子9克,犀角9克,丹皮9克,竹叶9克,黄连6克,连翘9克。
★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