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字数 / 3629
阅读时长 / 8分钟
胁痛的知识点全貌
图片
高清版详见:MindMaster(一林学习录)
思维导图中,每条细则的复习方法,参考如下“说明书”: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丨《中医内科》 复习前的准备 贰丨思维导图“说明书”文字部分重点展开辨证分型与选方的趣味记忆与方名字面义(强、弱联系),以及每个辨证分型的证候拆解。有大量重复内容,助以形成对考点的条件反射。有些摘录的舌、脉象与辨证不符,做个参考而已。分型与选方的趣味记忆(强联系)
分型:
气滞血瘀湿热阴
方药:
胁痛肝方四经典
方法:
证→方
记住证型,再推方药。
以“胁痛的选方都是经典方”为推导前提。
图片
分型部分:
“胁痛”4个分型,无需刻意记忆。
在“辨证论治-证治分类”之前,它们就已经被提及了三次:
①“胁痛”的病因病机:
借助“胁痛”的基本病机:肝络失和,
去记忆“肝络失养”,即“肝阴虚”。
②“胁痛”的病理因素:
气滞、血瘀、湿热
以此对应——肝郁气滞、瘀血阻络、肝胆湿热
再加上①中的“肝阴虚(肝络失养)”,
正好是胁痛的4个分型。
③“胁痛”的辨证要点:
首辨在气在血,即气郁、血瘀。
再次加深了气滞、血瘀的印象。
通常来说,疾病的辨证要点,大多都是首辨虚实。
突然出现一个“首辨在气在血”,很大概率会设为考题。
在整个《中医内科学》中,
仅有肝系病证中的胁痛、瘿病首辨在气在血。
辨证要点:
胁痛:首辨在气在血
瘿病:首辨在气在血
而在积证与聚证的鉴别中,也提到了气、血:
积证,病在血分;
聚证,病在气分。
打鸡血、聚人气
再再再次的,加深了气(滞)、血(瘀)的印象。
如此捋一遍,胁痛的4个分型直接浮现在脑海,无需刻意的去记忆。
并且又再次复习了它的病机、病理因素、辨证要点等。
用考点去记忆考点,连成一片,宛如铁锁连舟。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
中医讲究整体观,那么以上便是记忆学的整体观。
图片
方药部分:
选方由证型来推导。推导的线索就是:
胁痛4个分型的选方,都是《方剂学》中“关于肝脏”的经典方,有且只有一个。
肝郁气滞:
在所有理气剂中,
直接对应“脏腑辨证——肝郁气滞证”的,
唯有柴胡疏肝散。
柴胡疏肝散:理气剂(行气)——疏肝解郁,行气止痛——肝气郁滞证
“逍遥散”的功效虽然也有疏肝解郁,但其属“和解剂”,且还养血健脾,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。
当然,柴胡疏肝散、逍遥散都十分活跃的出现在《中医内科学》肝郁气滞证的选方中,可以同时记忆一下,不过也要注意上述的小小区别。
趣味记忆:
逍遥柴胡治肝郁
柴胡,联想到“麻将”里的天胡、地胡。
能天天逍遥(逍遥散)的打麻将,并且把把天地胡(柴胡疏肝散)的人,才不会抑郁(肝郁气滞)。
瘀血阻络:
在所有理血剂中,
功效提及“疏通肝络血瘀”的,
站群论坛唯有复元活血汤。
复元活血汤:理血剂(活血祛瘀)——活血祛瘀,疏肝通络——跌打损伤,瘀血阻滞证(瘀血滞留胁肋)
趣味记忆:
肝藏血: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、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。
把肝藏血,类比成肾藏精。
肾气由肾精所化,肾精主体是先天之精,那么所化生的肾气也属先天之气,相当于元气。
类比到肝,肝里的血是“元血”。
那么治疗肝络的血瘀,就可以叫“复元”(复元活血汤)。
当然,以上都是为了联结“肝血瘀”与“元”字,而做的主观上的,脱离客观事实的定义。
胁痛(瘀血阻络)除了复元活血汤,还可选用血府逐瘀汤。
它是心系病证的经典方,主治:胸中血瘀证。
可以想象,“胁肋”包裹着“心胸(血府)”,用血府逐瘀汤也就可以被理解。
在脑系、心系、肝系病证中,各出现一个“xx逐瘀汤”:
心系病证的“血瘀”,用“血府逐瘀汤”。
脑系病证的“血瘀”,用“通窍活血汤”。
肝系病证的“血瘀”,出现了“膈下逐瘀汤”,仅出现了一次:
积证(瘀血内结)——膈下逐瘀汤合六君子汤
所谓血府、通窍、膈下,其实就是对应着心、脑、肝的部位,很好记忆。
心主血脉,可以把“心”比作为血府;
通窍,即是通脑窍;
肝位于膈肌下,膈下。
那为什么“胁痛”属肝系病证,其“血瘀证”不用膈下逐瘀汤?
因为“胁肋”包裹着“胸腔”,保护着血府,从部位上看,靠近血府而非膈下。勉强说得通。
肝胆湿热:
在所有清热剂中,
直接对应“脏腑辨证——肝胆湿热证”的,
唯有龙胆泻肝汤。
龙胆泻肝汤:清热剂(清脏腑热)——清泻肝胆实火,清利肝经湿热——肝胆实火上炎证;肝经湿热下注证
方名中,“泻”就是泻热,且指明了泻肝,直接对应着肝胆湿热。
这种方名的拟定,大家最喜欢了。
肝阴虚(肝络失养):
在所有补益剂(补阴)中,
提及补肝阴的,唯有一贯煎。
一贯煎:补益剂(补阴)——滋阴疏肝——肝肾阴虚,肝气郁滞证
虽然它也被用于胃痛(胃阴亏耗)中,但在《方剂学》中,它的功效并未涉及到胃阴虚。
趣味记忆:
肝帝一贯熬阴液
现在的网络用语:“肝(肝)帝”,是指一贯(一贯煎)拼命工作或游戏,而忽略身体健康的人。他们经常熬夜,“熬夜耗阴液”,肝阴虚。
图片
讲到此,“胁痛”的证与方的记忆,等同于什么都不用记。
证候拆解
肝郁气滞证
证候:胁肋胀痛,走窜不定,甚则引及胸背肩臂,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,胸闷腹胀,嗳气频作,得嗳气而胀痛稍舒(脏腑辨证——肝郁气滞证),纳少口苦,舌苔薄白,脉弦。
舌象:
薄白苔:正常舌象,或见于表证初期,或是里证病轻,或是阳虚内寒。
脉象:
弦脉:肝胆病、疼痛、痰饮等,或为胃气衰败者。亦见于老年健康者。
辨证,无非就是关键词的寻找与叠加:
气滞=胀闷/痛+X气(嗳气、矢气、太息等)+受情志影响+脉弦
肝郁气滞=气滞+胁/少腹症状
肝胃不和=肝郁气滞+胃脘症状
代表方:柴胡疏肝散加减
字面义:
柴胡:解表药(发散风热)——解表退热,疏肝解郁,升举阳气
柴胡疏肝散:理气剂(行气)——疏肝解郁,行气止痛——肝气郁滞证
肝胆湿热证
证候:胁肋胀痛或灼热疼痛,痛有定处,触痛明显。口苦口黏(湿性黏滞),胸闷纳呆,恶心呕吐(湿),小便黄赤,大便不爽(八纲辨证——热证),或兼有身热恶寒,身目发黄,舌红苔黄腻,脉弦滑数。
舌象:
红舌:主实热、阴虚。
苔黄而腻:主湿热或痰热内蕴,或食积化腐。
脉象:
弦脉:肝胆病、疼痛、痰饮等,或为胃气衰败者。亦见于老年健康者。
滑脉:痰湿、食积和实热等病证。亦是青壮年的常脉,妇女的孕脉。
数脉:热证,亦见于里虚证。
代表方:龙胆泻肝汤加减
字面义:
龙胆:清热药(清热燥湿)——清热燥湿,泻肝胆火
龙胆泻肝汤:清热剂(清脏腑热)——清泻肝胆实火,清利肝经湿热——肝胆实火上炎证;肝经湿热下注证
瘀血阻络证
证候:胁肋刺痛,痛有定处,痛处拒按,入夜痛甚,胁肋下或见有癥块(气血津液辨证——血瘀证),舌质紫暗,脉沉涩。
舌象:
紫舌:主血行不畅。
舌有紫色斑点:多属瘀血阻滞于某局部。
脉象:
涩脉:气滞、血瘀、精伤、血少、痰食内停。
沉脉:里证。有力为里实;无力为里虚。亦可见于正常人。
代表方: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加减
字面义:
血府逐瘀汤:理血剂(活血祛瘀)——活血化瘀,行气止痛——胸中血瘀证
复元活血汤:理血剂(活血祛瘀)——活血祛瘀,疏肝通络——跌打损伤,瘀血阻滞证
肝络失养证
证候:胁肋隐痛,悠悠不休,遇劳加重,口干咽燥,心中烦热(八纲辨证——阴虚证),头晕目眩,舌红少苔,脉细弦而数。
固定搭配:
舌红少苔/津,脉细数=阴虚
舌象:
舌体小,舌鲜红而少苔,或有裂纹,或光红无苔:属虚热证。
脉象:
“脉细数”在《中医内科》的语境下,就是阴虚内热。
细脉:气血俱虚,湿证。
数脉:热证;亦主里虚证。
弦脉:肝胆病、疼痛、痰饮等,或为胃气衰败者。亦见于老年健康者。
此处的证候表现以及舌、脉象,就是肝阴虚证。
只不过在“胁痛”中,将该证候写为肝络失养,复习时注意一下。
阴虚证(口咽干燥,五心烦热,潮热盗汗)+肝脏症状(头晕、目涩、胁痛)=肝阴虚证
代表方:一贯煎加减
字面义:
一贯煎:补益剂(补阴)——滋阴疏肝——肝肾阴虚,肝气郁滞证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